二风谷阿兹喜(attus=树皮纺织)

阿兹喜(attus)是传承爱努文化的一种使用树皮纺织的平纹织物。使用该织物缝制的服装也称为阿兹喜(attus)。继承该技法与原料的传统的工艺品便是“二风谷阿兹喜(attus)”。阿兹喜(attus)的原料是采用裂叶榆与华东椴等内皮制成纱线。沙流所孕育的阿兹喜制法作为近代以来爱努工艺的主要品种而得到重视,并于1969年设立了“Atsushi织物生产组合”(二风谷组织的自愿团体)。所有工序都在大自然与人的双手之间。茂密的森林以及依靠其恩泽而生活的人们所孕育的阿兹喜(attus),是一种将自然与人类长久共存的关系交织其中的工艺品。阿兹喜(attus)的特征是结实、防水且具有卓越的透气性。其魅力还在于具有天然纤维所独有的质感,使用时间越长越舒适。

阿兹喜(attus)产自北海道各地,其中包括道东、道北、胆振,以及位于二风谷的日高沙流川流域等,在江户时代均是知名的产地。沙流川流域作为产地最早有文献史料记载是在18世纪初期。因阿兹喜(attus)结实、防水,作为鲱鱼渔场、往返于本州及虾夷地(北海道)的北前船上水手们的工作服而深受喜爱。该面料也作为贸易的产物而广为人知,还在本州以南流通。也有歌舞伎演员身着阿兹喜(attus)表演的剧目。 其后,道内各地的制作地也历经了各种变迁,但二风谷的技术与传统在工艺振兴中得以传承至今。据文献记载,江户时代已经将阿兹喜(attus)织物作为优秀的产品得以重视。而且,于1878年来此旅行的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在其著书《日本奥地纪行》中记载有接触到此地的阿兹喜(attus),并对北海道物产的产出状况进行了总结,阿兹喜(attus)在沙流川流域得以蓬勃发展。奥地利的外交官、考古学家Heinrich Philipp von Siebold 于1881年出版的《虾夷岛的爱努民族学研究》中也记载一种织布机的派拉(pera=木铲),与今天所使用的木铲几乎相同。此外,据1904年的记录显示,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塔尔收集的爱努工艺品中包括来自沙流川流域的阿兹喜(attus)。 织布是女人的工作,但进山采集优质原料则必须与男人合作完成。过去,不仅限于树皮,每个村落都拥有世代采集衣食住的生活资源的场所(依乌奥尔(iwor)=猎场),人们珍惜并守护传承着这样的自然区域。二风谷至今仍然使用着与百年前相同的工具,以二风谷民艺组合为核心展开阿兹喜(attus)技术的传承、制作与销售。

美丽织布机的乌奥桑(wosa=梭子/上)与派拉(pera=木铲/下) 1884年 沙流収集(北海道大学植物园·博物馆藏品)

传统的工艺品